(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10级 熊雪 报道) 2013年6月28日至2013年7月3日,我院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10级同学在刘济明、祝小科、蔡学成、李秀君、代朝霞等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九寨沟,黄龙两地为主)开展专业综合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充分结合专业所学去感受那里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尽可能多的亲身体验,最终使此次实习满载而归。
烟雾缭绕的九寨
九寨素有“雨看云雾,晴看水,不晴不雨看青山”的说法。而6月30日的小雨却将我们的团队置身在朦胧的雨雾中,远处的遥首相望青黛,更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让人无法不多看几眼。九寨各海子(由于各种地质运动形成的堰塞湖,部分海子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发生水位的改变甚至消失,待来年又再次出现)呈现给我们的蓝,无不让过往的游客感叹着,抢着与它的“纯净”拍照留念。海子另一边的青山呈现出两种色调,一种是暗绿,另一种则是淡绿,这是由于树种的不同(针、阔差异)导致的差异。九寨沟分为三条沟树正沟、则查洼沟、日则沟,它们组合成y字形。日则沟内最大的海子熊猫海里的高山裸鲤鱼是中国特有种,全身仅有鳃部有小部分鳞片,故有“裸鲤”之称,主食浮游生物及某些藻类等。而最值得我们专业所学习的地方却是:景区内部除Y字形中心诺日朗中心站的建设外,其他所有建筑设施(厕所为主)都采自当地的原生态材料,以木制材料,藏式建筑结构为主。没有修建其他的娱乐设施,在大批外来游客涌入的情况下依旧保持景区的干净、整洁和幽美,在开展旅游的同时几乎没有破环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在生态保护这一块做的相当的不错。但厕所内部的免冲马桶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疑问,它是以塑料袋来接受废物的,这是否起到更保护环境的作用呢,还有待考证。
秀美纯净的黄龙
黄龙钙化池的美早是深入人心的,尤在阳光的抚摸下更是令人如痴如醉。7月1日下午,太阳毫不吝啬地向大地挥洒它的光芒。满怀期待的我们登上了黄龙景区的最高点,登高望远的快感油然而生,我们远眺烟雾缭绕的雪山顶端,俯视脚下的青山草甸,当然还有景区内最值得的一看的钙化五彩池。由于我们是乘缆车上行,故很快到达最高观景点,再沿着这条长达3600米的黄龙沟顺势而下,优美画卷尽收眼底。相对于人流更多、可游览面积更广的九寨沟来说,黄龙内部的景区管理员相对较少些,但景区内却不曾见到一片白色垃圾,这或许也因为现今旅游者素质已得到逐步提高缘故吧。可惜四处可见的黄龙高山杜鹃已过了开花季节,不然更有一番韵味在其中。点缀在景区中心的黄龙古寺在阳光下反射出金黄色的光芒,更把这人间瑶池渲染得恍如梦境般让人流连忘返。
藏羌共荣的阿坝州
6月30日晚我们参加了一次走进藏家的娱乐活动。青稞酒,酥油茶,手抓羊肉自然让我们兴奋,藏家儿女的高亢嗓音无疑让我们折服,而对藏家的家族形式和婚配习俗的介绍也让我们好奇不已。最后的篝火晚会也让我们对藏家的舞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尽管最终在我们的演绎下变成了群魔乱舞的聚会,但藏家儿女的豪迈、爽快却是深深感染到了我们。
7月2日上午7时左右,我们整团来到了白石羌寨,一个对外开放的羌族寨子,羌寨中心高台上矗立着一块约2-3人高的巨大白石块,由许多红布拴着,是羌族人民的圣物。很多旅游团和我们一样在这里驻足,怀着满腔好奇观赏羌族人民的建筑,打量建筑上的图腾。当然这个羌寨已开始逐步商业化了,过多游客的涌入已经让这个寨子同许多古镇一样有很多卖旅游小产品的铺子,民风十足的街道总是充斥着讨价还价的喧闹声。
重震过后的映秀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是我们全国人民,更是四川人民都不会遗忘的时刻。7月2日,在我们即将对阿坝州这片土地说再见的时候,我们来到了重灾过后的映秀城。游览映秀唯一的地震遗址——漩口中学地震遗址。看着倒塌的房子,听着导游的诉说,同学们不觉安静了,或在回忆,或在沉思,或在祈祷......可是不管过去式怎样,现在的我们都一同期待着,努力创造着更美好的明天。
五天四夜的实习结束了,同学们带着兴奋到疲惫的心回来了,我们的脑袋里充斥着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在我们收集到的信息里,有很多和专业相关的,也有一些与专业无关的,但对于我们都是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