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我院林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蒋东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BMC Genomics》(中科院生物学二区,IF 3.5)发表题为《Assembly and analysis of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an endemic Camellia species of China, Camellia tachangensis》的研究论文。
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因其特有的五室子房蒴果被公认为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原始物种,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普安红”茶叶的来源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对揭示中国西南地区山茶属起源演化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研究团队首次组装了大厂茶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结果显示,该基因组全长746,931 bp(GC含量45.86%),分别由1个多分支环状结构(Chr1)和1个环状结构(Chr2)组成,其中Chr1可形成7种亚结构。该基因组包含24个核心蛋白编码基因、16个可变蛋白编码基因、3个核糖体RNA基因及30个转运RNA基因,其中至少有10个完整的转运RNA基因源于叶绿体DNA片段的插入,选择压力分析表明蛋白编码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主要受到纯化作用(Ka/Ks<1)。
该研究还详细分析了大厂茶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并且分别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表明了大厂茶在山茶属中有着独特的系统演化地位。
该项研究获贵州大学林学院野生动植物创新团队(黔科合人CXTD[2025]05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400179)资助,由安明态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的李志老师具体指导,贵州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该论文从选题至正式发表,不仅展现了贵州大学林学院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是该学院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蒋东臻同学论文的发表在2022级本科生中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同时也激励更多同学积极投入科学研究中,精进研究成果。学院也将继续积极推动本科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将所学知识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努力培养出一批有思想、有钻劲、能吃苦的新时代大学生。
一审:王清
二审:邹年娟
三审:唐飞虎
(撰稿:蒋东臻 图文:蒋东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