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专业(含林学和森林资源管理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培养具有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城市林业建设和规划设计、自然保护区与园林管护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能力,主要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含经济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毕业生通过学习,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知识;
2)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较好地应用;
3)掌握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掌握土壤理化分析、林木生理生化分析和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动态监测和评价的方法;
5)具备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保护、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林培育、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市园林绿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生产、行政、教学和科研工作基本能力;
6)熟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国土绿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了解国内外林学学科理论前沿、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前景、林业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林业生产发展动态;
8)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9)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和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林学、生物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学。
主要课程
本专业设林学和森林资源管理两个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分别为:
林学方向: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土壤学、测量学、3S原理与应用、林木育种学、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计测学(含测树学和抽样调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林业经济管理学。
森林资源管理方向:植物学、树木学、土壤学、测量学、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测树学、抽样调查、林业经济管理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林业遥感、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教学综合实习、专业生产劳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
学制和学分
学制:四年
学分:最低毕业学分170。
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主要从事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旅游规划、经营管理及相关的教学科研等领域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1.思想品德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初步掌握马列主义理论,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2.知识能力要求
从事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的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宽厚的林业行业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基础科学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外语、计算机、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林业行业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森林资源、森林保护、森林旅游、景区规划、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人文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公共关系学、旅游心理学、行为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法律、哲学、文学艺术、民族风情、旅游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生物学、林学、地理学、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森林资源旅游开发、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
(3)掌握森林旅游的环境影响评价、旅游会计核算、旅游市场分析管理方法;
(4)具有森林资源监测、保护、开发利用以及森林游憩导游和景观生态公众教育的基本能力;
(5)具有协调森林旅游与森林资源保护关系的基本能力;
(6)熟悉我国有关森林资源保护、林政管理、环境保护、旅游等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国内外森林旅游、森林保护、旅游管理等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
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学、管理学、旅游规划设计。
主要课程
生态学、旅游英语、生态旅游学、森林保护学、自然保护区学、旅游心理学、旅游规划设计、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旅游文化、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导游学、保护生物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及毕业实习(设计)。
学制和学分
学制:四年
学分:最低毕业学分169.5学分。
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
园林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园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基础理论,具有园林植物培育及应用、园林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毕业后主要服务于园林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科研、园林工程公司以及相关部门,从事各类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绿地养护、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园林专业教学、科研及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要求
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园林学、园艺学、景观生态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 掌握风景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
(3) 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具备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
(4) 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6)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并具备适应相邻专业业务的能力与素质。
主干学科
生物学、美学、建筑学
主要课程
绘画、设计初步、园林制图、园林法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保护、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栽培学、花卉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等。
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带实验),课程设计,计算机上机,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学制和学分
学制:四年
最低毕业学分:169.5学分。
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生态学、森林培育学、水力学、水文及水资源学、土壤侵蚀原理、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流域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在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设计、施工、监测、预防、监督及国土整治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通过学习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理论知识;
(2) 掌握生态学、林学、水文及水资源学、环境工程、水利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 掌握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的规划设计方法和监测评价技术;
(4) 具备流域治理与规划、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与环境监测的基本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5) 熟悉我国水利、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 了解国内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防治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有关国际公约;
(7) 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
水土保持学、生态学、工程学、生物学。
主要课程
植物学、树木学、生态学、测量学、地质地貌学、土壤学、气象学、水力学、土壤侵蚀原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工程学、林业生态工程、水土保持规划及荒漠化防治等。
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
生态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带实验),课程设计,计算机上机,集中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生产、毕业等各种实践、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学制和学分
学制:4年
学分:170。
授予学位
完成学业,达到标准,授予农学学士学位。